55世纪新闻中心
55世纪,新能源汽车驶上协同创新之路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在电动化、智能化新模式下,如何推动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日前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汽车企业要从注重规模增长向注重规模和效益双提升转变,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底层技术创新转变,从汽车产业向多产业融合转变,从单纯出售产品向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转变。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占全球总产量的65%,连续10年居全球第一位。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电动化基础进一步夯实,整车平均续航里程接近500公里,15分钟充电80%的快充技术量产应用。
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内卷式”竞争问题突出,矿产资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充换电基础设施等支撑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要坚定发展新能源汽车,继续强化顶层规划指引。”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特别是要加速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继续完善充电设施、金融保险、维护维修、二手车交易、电池回收再利用等服务体系,并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与清洁能源对接等。
凭借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等方面的优势,全固态电池正引领电池技术新一轮变革。车企加速推进技术研发与量产布局,以提升电动化竞争力。长安汽车副总裁、深蓝汽车首席执行官邓承浩透露,长安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样车将于今年首发,2027年逐渐量产。
解决充电难、充电慢等新能源汽车用户的痛点问题,巩固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离不开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截至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已达1281.8万台,同比增长49.1%;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约3.8万台,覆盖全国98%的服务区。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说,将继续加大充换电网络的投入。近日,蔚来与宁德时代达成换电合作协议,在技术标准制定、运营网络协同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表示,要加快科技创新,构筑充满活力的产业形态,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深度融合,有效促进车、充电桩55世纪,、电网等各个环节技术进步。充电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仍然存在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下一步将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打造优质健康的行业生态。
“2025年是整车智能化技术爆发元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DeepSeek引发大模型热潮,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厚积薄发,开启智驾普及时代。“全民智驾不是全民自动驾驶。”欧阳明高强调,目前的全民智驾主要是L2+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多模态大模型作为端到端算法的基座模型可以赋能高阶自动驾驶技术,但还要解决大模型的安全可靠性问题。
多家车企近日发布智能驾驶系统,吉利推出基于AI“世界模型”等打造的“千里浩瀚”智驾系统;长安“北斗天枢2.0”计划提出,未来3年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等。“没有智驾能力就没有参与未来竞争的入场券。”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高锐说,高速导航辅助驾驶、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等高阶智驾正向10万元至20万元的主流价格区间车型加速普及。
汽车智能化进入发展新阶段,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和汽车行业的耦合程度越来越深。面对大跨度的高新技术群55世纪,,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是走向成功的路径。
算力支撑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场景创新。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AI汽车行业总经理李强介绍55世纪,,作为基础设施,阿里云将为车企提供冗余算力,降低创新成本。
在智能网联化建设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强调,要以深层化的人工智能发展构建云端计算平台,使云端计算平台与车端协同,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具身智能。
智能驾驶的应用不仅是单车智能,更要向“车路云一体化”演进,让“聪明的车”与“智慧的路”相互赋能。如今打开导航,驾驶员可以看到接下来两个红绿灯的状态和绿波路段的实时情况。连接行车轨迹、导航信息和区域实时交通信号,将得到更精准的大数据导航体系。例如,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通过优化网联信控等措施,交通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万钢建议,将智能网联基础设施要求纳入城市更新与建设规划,推动5G通信、路侧感知、高精地图等数字化基础与相关领域数字化建设高效协同,探索新型基础设施可持续运行模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持续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编制了国家标准、城市道路智能网联基础设施技术标准,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不断丰富智能网联汽车在城市中的应用场景。
目前,我国具备L2级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占比达到57.3%。“工信部将抓紧编制新时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辛国斌表示,将加快自动驾驶产业化发展,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完善标准体系,有条件批准L3级自动驾驶车型生产准入,推动道路交通安全、保险等法律法规完善。
近日,宝马与华为、阿里巴巴分别就鸿蒙车载数字生态系统融合和大语言模型在智能语音交互中的应用开展合作。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示,将与中国众多科技伙伴一起,聚焦智能化、电动化领域,开启合作共赢。
在越来越多海外车企重视中国市场汽车本土化能力的同时,中国车企自主品牌也在竞逐世界舞台。24个中国品牌入选英国评估机构近日发布的“2024全球汽车品牌价值百强榜”。2024年,我国实现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万辆,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车企参与全球发展的路径日益多元化。”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从早期的出口贸易,到如今的海外本地化生产、合资合作,甚至赋能海外合作伙伴、共建产业生态,中国车企正以更具创新性和合作性的方式走向全球。
比亚迪首个海外乘用车基地已投产,加快打造具有本地化品牌属性的产品。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说:“我国新能源汽车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产业链,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应把握窗口期,以更高层次的绿色技术和产品加快国际化发展。”
我国汽车产业绿色化对全球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意义重大。为提高碳排放管理能力,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刘杨建议,以开放协同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关键技术和模式创新。同时,加快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等重点产品的碳足迹核算标准研制和基础数据支撑。
当前汽车全球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张永伟强调:“构建互融共生的全球汽车供应链体系是全球合作的基础。”下一步,要推动新能源智能汽车服务体系互认互通,建立安全可控、有序流动、互信共治的汽车数据合作机制。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要持续深化汽车产业贸易投资合作,支持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加强国际合作,在海外搭建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提升海外经营服务能力。
免责声明:中国网汽车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55世纪首页,55世纪首页,